空间经济学原理

This document was uploaded by one of our users. The uploader already confirmed that they had the permission to publish it. If you are author/publisher or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s, please report to us by using this DMCA report form.

Simply click on the Download Book button.

Yes, Book downloads on Ebookily are 100% Free.

Sometimes the book is free on Amazon As well, so go ahead and hit "Search on Amazon"

内容简介 · · · · · · 空间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空间集聚现象的原因与形成机制,并通过这种原因与机制的解释,探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经济发展过程。本书目的是向国内读者,尤其是向从事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学者介绍空间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模型以及在经济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使国内学者进一步开阔研究视角,利用新的工具箱中的工具来解释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新的现象。

Author(s): 安虎森
Publisher: 经济科学出版社
Year: 2005

Language: Chinese
Pages: 551

封面
书名
版权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空间经济现象的重新认识 
一、空间经济现象与收益递增 
二、循环因果链 
三、空间经济学建模技巧 
四、突破点和持续点 
第二节 空间经济学模型及其核心结论 
一、两种要素、两个部门、两个区域的假设 
二、两种力量 
三、理论基础 
四、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结论 
第三节 全新的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工具 
一、门槛效应、不连续性以及黏性 
二、非线性效应 
三、政策变量与贸易自由度的相互作用 
四、选择效应 
五、协调效应 
第四节 空间经济学模型分类及本书的安排 
一、空间经济模型分类 
二、本书的安排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 
一、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数 
二、需求函数 
三、D—S框架下的竞争、厂商定价 
四、自由进入和厂商规模不变 
五、贸易和不变企业规模 
六、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种类等于企业数量 
七、拟线性偏好 
第二节 艾瑟尔的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 
一、内部和外部规模收益 
二、封闭经济的均衡 
三、区际均衡 
四、结论 
第三节 克鲁格曼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微观主体的最优决策 
二、“冰山”运输成本和区域均衡方程组 
三、区域长期均衡的稳定性问题 
第四节 规模收益递增 
一、消费者多样性需求偏好与规模报酬递增 
二、对中间投入品的多样性需求和规模报酬递增 
三、结论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核心—边缘模型 
第一节 核心—边缘模型的基本逻辑 
一、三种效应 
二、聚集力和分散力的强度 
三、内生的非对称和突发性聚集 
第二节 核心—边缘模型及其均衡 
一、核心—边缘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 
三、短期均衡 
四、计量标准和单位 
五、长期均衡 
六、战斧图解 
第三节 核心—边缘模型的核心结论 
一、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二、循环因果链 
三、内生的非对称性 
四、突发性聚集 
五、区位的黏性 
六、“驼峰状”聚集租金 
七、重叠区和自我实现预期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自由资本模型 
第一节 FC模型的假设及同CP模型的比较 
第二节 FC模型的短期均衡 
一、农业部门 
二、工业部门 
三、模型的标准化处理 
第三节 FC模型的长期均衡 
一、区域均衡条件 
二、长期均衡图解 
三、决定资本流动的力量 
四、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 对称FC模型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自由企业家模型 
第一节 自由企业家模型(FE模型)的基本思路 
一、FE模型与CP模型和FC模型的比较 
二、对称FE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对称FE模型的短期均衡 
一、农业部门 
二、工业部门 
三、标准化处理 
第三节 FE模型的长期均衡 
一、区位长期均衡条件 
二、长期均衡图解 
三、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 FE模型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资本创造模型 
第一节 对称CC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对称的CC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短期均衡 
三、长期均衡 
四、长期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第三节 自由资本的CC模型 
第四节 CC模型的主要特征 
一、与CP模型的比较 
二、新的特征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世界溢出模型和地区溢出模型 
第一节 内生增长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对称的世界溢出模型(GS模型) 
一、对称GS模型的假设 
二、对称GS模型的短期均衡 
三、对称GS模型的长期均衡 
四、长期均衡图解和稳定性分析 
五、资本流动的GS模型 
六、GS模型同CP模型和CC模型的比较 
第三节 对称的本地溢出模型(LS模型) 
一、LS模型的假设 
二、对称LS模型的短期均衡 
三、对称LS模型的长期均衡 
四、LS模型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垂直联系模型 
第一节 垂直联系模型的基本思路 
一、简介 
二、垂直联系模型的基本逻辑 
第二节 具有核心—边缘结构的垂直联系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短期均衡 
三、长期均衡 
四、图解和作用力 
五、稳定性分析 
六、战斧图解 
七、与CP模型的比较 
第三节 具有自由资本结构的垂直联系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三、集聚力、发散力以及稳定性分析 
四、FCVL模型与FC模型以及CPVL模型的比较 
第四节 具有自由企业家结构的垂直联系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三、聚集力、发散力以及模型的稳定性 
四、FEVL模型与FE模型以及CPVL模型的比较 
第五节 垂直联系系列模型的特征 
一、与CP模型进行对比 
二、FEVL以及FCVL模型的新的特征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线性模型 
第一节 线性模型的基本逻辑 
一、DCI框架存在的问题 
二、线性模型的逻辑 
第二节 线性模型的基本框架及线性FC模型 
一、假设 
二、短期均衡 
三、长期均衡 
四、线性FC模型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线性FE模型 
一、基本假设与流动要素的实际收益 
二、短期均衡 
三、长期均衡 
四、线性FE模型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引入拥挤效应的线性FE模型 
一、假设 
二、短期均衡 
三、长期均衡 
四、引入城市拥挤效应的FE模型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城市及城市的形成 
第一节 城市系统的空间模型 
一、区位决策和需求分布 
二、城市区位的维持和锁定 
三、人口增长和城市形成 
四、城市等级 
五、港口和运输中心 
第二节 单一中心经济 
一、基本模型 
二、杜能型经济 
三、潜能函数和单一中心结构的稳定性 
第三节 新城市的形成 
一、空间系统的稳定性 
二、新城市的区位 
三、新城市的稳定性 
第四节 新城市的长期稳定性 
一、经济空间中的城市体系演化 
二、城市体系的演化特点 
三、城市体系演化过程中的福利分析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城市规模分布 
第一节 城市系统理论回顾 
一、城市系统理论基础 
二、城市系统理论面临的挑战 
三、城市系统模型的发展历史回顾 
第二节 空间经济学中的城市系统理论 
一、基本模型 
二、单一核心系统 
三、层级系统 
第三节 城市规模分布 
一、城市规模分布统计上的规律性 
二、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三、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进一步研究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空间经济学的福利、效率和公平问题 
第一节 区域视角下的福利效应类型 
一、传统偏好下的福利效应 
二、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偏好下的福利效应 
三、可变要素供给 
第二节 效率、公平和最优聚集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自由资本模型(FC)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三、对称的自由企业家(FE)模型 
第三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产业聚集和分散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产业扩散 
一、经济增长与可维持的工资差异 
二、多产业多国家情况下的产业扩散 
第二节 产业聚集 
一、基本模型:2×2×2结构下的产业聚集 
二、多要素下的产业聚集 
三、多产业和可维持的国家间差距 
第三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单边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贸易保护的降价效应 
一、PLP效应的分解 
二、简单模型中的极端结论:FC模型和CC模型中的PLP效应 
第二节 FCVL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与工业化 
第三节 工业发展、市场规模与比较优势 
一、FC和CC模型中的“边缘化临界点” 
二、引入自我强化的集聚效应的CC模型 
第四节 区位与贸易壁垒(关税与配额)的非等价性 
一、关税—配额等价性原理 
二、区位效应的非等价性 
三、关税与配额:FC模型中的讨论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优惠贸易协定下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多国FC模型 
一、两国FC模型回顾 
二、多国FC模型的基本表述 
第二节 生产和投资转移 
一、生产转移效应 
二、投资转移 
三、福利含义 
第三节 “多米诺效应”和内生的集团规模 
一、“多米诺效应”的模型表述 
二、FTA最优规模的确定 
第四节 轴心国和附属国协定 
第五节 自由贸易区和内部突变 
一、多区域FCVL模型 
二、突发聚集时的FTA的实证分析 
三、FTA和聚集:规范分析 
四、轴心—附属国协定和突发聚集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税收竞争与公共产品 
第一节 传统的税收竞争文献 
一、 基本税收竞争模型 
二、从BTCM文献中获得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块状世界的税收:完全可流动资本的不流动性 
第三节 聚集和税收差异:CP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 对称区域的税收 
一、税基反应和开放程度 
二、税基反应和聚集力 
三、突变与税收:核心—边缘结构的税收差异 
第五节 税收融资的公共产品及蒂伯特假说的修正 
一、补充假设 
二、对称均衡的稳定性 
三、蒂伯特假说的修正 
四、开放性和对流动要素的税收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税收竞争与聚集 
第一节 对称国家间的税收竞争 
一、经济分析框架 
二、附加假设 
三、均衡表达式 
四、政府的目标函数 
五、纳什均衡税率 
第二节 无害的税收竞争:蒂伯特假说与聚集 
一、分析框架:标准FE模型 
二、对企业家的纳什博弈 
三、总结性评论 
第三节 税收竞争与资本流动性 
一、CC模型 
二、政府目标函数 
三、对称国家间的税收博弈 
四、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的税收竞争 
五、总结性评论 
第四节 税收竞争和突发性聚集 
一、FE模型、税收结构以及关键假设 
二、纳什税收博弈 
第五节 不平衡的税收竞争和非对称国家 
一、FE模型、附加假设和税收博弈 
二、中间结果和均衡表达式 
三、均衡税率 
四、初步的结论 
五、税收竞争和贸易自由化 
六、税收合作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区域基础设施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经济增长和地理效应 
一、LS模型的扩展 
二、向南部转移收入 
三、降低南部区内交易成本 
四、降低区际交易成本 
五、促进技术溢出的政策 
六、三个区域框架下的运输基础设施 
第二节 聚集、拥挤和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率和企业均衡区位之间的关系 
二、不同区际交易成本的影响 
第三节 公共政策效应的非线性性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区域补贴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FC模型的扩展 
一、补贴的本质 
二、税收的本质 
三、均衡时的市场规模 
四、均衡区位 
第二节 投票市场效应 
一、补贴的福利效应 
二、投票模型 
三、博弈时间顺序 
四、政策选择博弈的纳什均衡 
五、投票市场和净市场效应 
六、均衡补贴水平 
第三节 分权下选举系统的作用 
一、多地区FC模型 
二、简化的联盟模型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