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師亦友亦敵: 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係

This document was uploaded by one of our users. The uploader already confirmed that they had the permission to publish it. If you are author/publisher or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s, please report to us by using this DMCA report form.

Simply click on the Download Book button.

Yes, Book downloads on Ebookily are 100% Free.

Sometimes the book is free on Amazon As well, so go ahead and hit "Search on Amazon"

亦師亦友亦敵 : 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係 / Yi shi yi you yi di : min zu zhu yi yu jin dai Zhong Ri guan xi

近代的中日關係史,是一部充滿衝撞、糾結和廝殺的歷史。日本對華侵略曾經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許多中國人至今仍視日本為「中華民族」不共戴天的仇敵。然而,

王柯教授在本書中以宏觀視野,觀察到一幅遠比這複雜的圖景:對近代中國來說,日本事實上扮演了亦師、亦友、亦敵的三重角色。

近代中國的思想家們,通過日本學習到建設國家的方法,就是民族主義。此後,兩國領導人因應立場和利益的變化,隨時調用民族主義作為工具,在敵人、朋友之間變換角色;在缺乏統治正當性的時候,也樂於利用民族主義思想,來強化人民的集體意識。讀者可以從《亦師亦友亦敵》所提供的個案及線索,以多樣化的角度和層面,審視兩國民族主義帶來的問題。

以2015 年問世之《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係:「民族國家」、「邊疆」與歷史認識》為基礎,本書經重新校訂並新增五篇文章,主題包括「民族西來說」思潮、「血緣民族論」話語、俄國十月革命思想的影響、夾縫中的日本華僑的身份認同、日本帝國主義下的「伊斯蘭共同體」構想等。王柯教授繼續深研第一手歷史文獻及新近研究,條分縷析,更進一步探討近代日本和中國先後醖釀民族主義,以及互相交手的來龍去脈。

書評 / 推薦

  • 王柯教授指出近代日本之於中國兼有朋友、老師和敵人多重角色,在近代中國思想史研究中,應當格外重視日本的影響。他特別強調,近代日本「單一民族國家」的思想給兼有滿蒙回藏漢苗多民族的中國從傳統帝國到現代國家轉型,帶來了種種啟示、問題和麻煩,反過來也影響了日本對中國的政策、理解和觀感。作者在日本學界多年,對近代日本歷史和文獻非常熟悉,這一觀察角度十分重要,有關國家、邊疆和民族問題的討論,也相當有啟迪意義。──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 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亞洲強國,關係陰晴不定,近年更因為領土主權爭議鬧得不可開交,對立意味濃烈。雖然中日在戰略關係上屢有競爭,但兩者世界觀及民族主義原來擁有極大淵源。近代中國向明治日本求師複製改革經驗,不但引進現代科技,而且從中模仿「單一民族國家」思想,改變中國的「邊疆」意識、影響國家建設過程,造成始料不及的效果,延續至今。王柯教授聚焦探討兩國民族主義觀的發展及其影響,是當代東亞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環。──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Author(s): 王柯
Publisher: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Year: 2020

Language: Chinese
Commentary: Reupped, OCR (Clearscan), Smaller file size (311mb -> 88mb), Bookmarked
City: Hong Kong
Tags: History, Asia, China, 1911. Late Ching, Republican China, Republic of China, ROC

封面
亦師亦友亦敵
完整標題頁
版權
目錄
增訂版序
註釋
初版前言
註釋
第一部 以日本為師
第一章 並非只是為了「革命」清末東瀛「遊學」與近代國家之夢
第一節 矢野文雄的打算與中國人大規模留日的開始
第二節 近代國家建設視野中的日本「遊學」
第三節 從「永停遊學」到「鼓勵遊學」
第四節 公使楊樞的對日外交活動與留學觀
第五節 作為清王朝建設近代國家榜樣的日本
結語
註釋
第二章「民族」, 一個來自日本的誤會 ~ 民族國家思想進入中國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民族主義」立國與「民族」建國主義
第二節「民族」與「國民」
第三節 日制漢詞「民族」誕生的國際背景
第四節 日本的國粹主義與近代中國的「民族」想像
第五節 日本的單一民族國家神話與中國民族國家思潮的興起
結語
註釋
第三章 近代中日兩國的民族西來説 ~ 單一民族國家與悠久輝煌的民族史
第一節 從巴比倫到「崑崙」
第二節 從文明西來到民族西來
第三節 近代日本的民族西來説與建國神話
第四節 文明史與民族史
結語
註釋
第四章 民權、政權與國權 ~ 辛亥革命與黑龍會
第一節 大陸浪人組織「黑龍會」與「革命的搖籃」
第二節 大陸浪人之「大陸經營」與辛亥革命
第三節 內田良平對中態度的變化與「滿蒙問題」
結語
註釋
第五章「中華民族論」與「日本民族論」 ~ 單一民族國家思想中的血緣民族論
第一節 蔣介石「中華民族論」中的「民族融和論」
第二節《中國之命運》中的文化民族論與血緣民族論
第三節 中國法統和中華民族血統上的黃帝認同
第四節 日本單一民族國家思想中的日本民族論
第五節 日本國體論與國史學中的血族集團
結語
註釋
第二部「民族國家」的迷恫
第六章「吾國」與「吾教」~「民族國家J 話語與中國穆斯林的近代國家想像
第一節「大清國」穆斯林外交官的對日外交與自負
第二節「留東清真教育會」的「教育普及」和日式思維
第三節 社會進化論話語中的「宗教改良」
第四節「自棄自外」的「塞米的民族偏狹主義」
結語
註繹
第七章 民族主義與一黨獨裁 ~ 留日政治家的日本觀與十月革命的認識
第一節 在「民族革命」旗幟下追求「民主集中權制」 ~ 孫文的「聯俄」思想
第二節「階級」與「民族」的穿越 ~ 一種機會主義的解釋
第三節「民族主義」視點下的反日與親俄 ~ 陳獨秀的思想變遷
第四節 血緣民族主義與政治精英意識 ~ 布爾什維克式「以黨治國」的魅力
第五節 難捨的日本 ~ 孫文的「大亞洲主義」思想
第六節「同利同害」的中日 ~ 被「霸道」的歐美邊緣化了的東亞
結語
註釋
第八章 二重的中國 ~ 1930年代的新疆間題與近代國家的「邊疆」意識
第一節 新疆的政治獨裁體制與「新蘇關係」
第二節 日本因素在新疆「國際化」中的崛起
第三節 近代國家「邊彊」之意義
結語
註釋
第九章「邊緣人」的歷史與歷史書寫 ~ 兩個「民族國家」夾縫中的日本華僑華人
第一節 當代華僑的歷史書寫
第二節 歷史上的華商領袖與日本國籍
第三節「邊緣人」的「中心」情結
第四節 超越國界的社會地位折射
第五節 並非只有負面意義的「邊緣性」
結語
註繹
第三部 日本民族主義視野下的中國民族主義與民族間題
第十章 從「勤王大清」到「滿蒙獨立」~ 川島浪速的「滿蒙獨立運動」
第一節 川島浪速與「滿蒙獨立運動」的發生
第二節 蒙古王公的「勤王」與「獨立」
第三節 從「滿洲」到「滿蒙」
第四節 川島等人政策提案書中的「滿蒙獨立」話語
第五節 成為日本倒袁工具的「滿蒙獨立運動」
結語
註繹
第十一章 宗教共同體的邊界與民族國家的疆界 ~「回教工作」與侵略戰爭
第一節 日本關心「回教」的起點
第二節 活躍在中國「回教」界的日本人
第三節 駐屯日軍特務機關與「回教」團體
第四節「回教工作」中的「回教徒」軍閥
第五節「回教工作」的戰爭目的
結語
註繹
第十二章 從「圖蘭民族」説到「回教圈」~ 在「單一民族國家」之外發現共同體
第一節 遠在東突厥斯坦的「同胞民族」
第二節 戰爭日本對「圖蘭民族」説的關心
第三節「回教圈展覽會」的舉辦與中國穆斯林
第四節 打造以日本為中心的世界「回教」空間
第五節 在「滿洲」發現回教和「回教圈」
結語
註繹
第十三章 從「中華」思想到「中華思想」説 ~ 一個日本關於中國國民性話語的歷史
第一節 日本朱子學者心目中的「中華」~ 從林鵝峰和林鳳岡的《華夷變態》談起
第二節 何處是「中華」? ~ 山鹿索行和他的《中朝事實》
第三節 日本的大陸侵略典「中華思想」説的誕生
第四節 日本學界與「中華思想」説
結語
註繹
第十四章 在歷史與歷史學論述之間 ~ 二十世紀日本的「中華思想」説
第一節「中華思想」説論述的多重構造
第二節「中華思想」説關於中國「國民性」的描述
第三節 中國思想史學者的「中華思想」説論述
第四節 一元的「中華」與多元的「華夷」
第五節 西島定生的「中華思想」説和「冊封體制」論
第六節「王化思想」映射下的「中華思想」與「華夷思想」
結語
註繹
終章 近代中日關係與民族主義
第一節 從萬里長城到北洋水師 ~ 甲午戰爭的衝擊
第二節 留學生的精英意識與屈辱感 ~ 在日本誕生的反日民族主義
第三節從「同文同種」到「尊王攘夷」~ 侵華戰爭與「中華民族」主義的昇華
第四節 民族主義的悲情記憶 ~ 中日關係中的邊緣意識與文化視黯
結語
註繹
索引
(1)人名
二畫
三畫
四畫
五畫
六畫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十七畫
十八畫
十九畫
二十畫及以上
(2)地名
三畫
四畫
五畫
六畫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十七畫
二十畫及以上
(3)歷史文獻
二畫
三畫
四畫
五畫
六畫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十七畫
十八畫
十九畫
二十畫及以上
作者簡介及著作列表
専著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