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氏几何对偶原理研究》内容有一是构建及论证欧氏几何对偶原理的存在(包括三维几何);二是该原理的应用。《欧氏几何对偶原理研究》指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经“对偶”都可以当做“圆”;反之,圆经“对偶”都可以当做“椭圆”,或“双曲线”,或“抛物线”,《欧氏几何对偶原理研究》还指出存在“自对偶”的图形和“互对偶”的图形,等等。欧氏几何对偶原理的建立,使欧氏几何这棵参天古树绽开了一片新葩。《欧氏几何对偶原理研究》可作为大专院校数学系师生和中学数学教师的参考用书。绪论第1章红几何1.1欧氏几何1.2欧氏几何的研究对象1.3“相交”和“平行”1.4“红点”和“红线”1.5“红线段”1.6“红角”1.7“红标准点”1.8两个红角的相等1.9两条红线段的相等1.1O红几何的逻辑基础1.11抽象的观点和集合的观点1.12红点、红线的坐标1.13红点、红线间的三种关系:“属于”、“介于”、“合于”1.14“红变换”第2章蓝几何2.1“蓝几何?2.2蓝几何中的“平行”2.3“蓝线段”2.4“蓝角”……第3章黄几何第4章自对偶第5章互对偶第6章欧氏几何对偶原理的应用人名中英文对照参考文献后记
Author(s): 陈传麟
Edition: 1
Publisher: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Year: 2011
扉页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序
前 言
目 录
绪 论
第1 章 红几何
1.1 欧氏几何
1.2 欧氏几何的研究对象
1.3 “ 相交” 和“ 平行”
1.4 “ 红点” 和“ 红线”
1.5 “ 红线段”
1.6 “ 红角”
1.7 “ 红标准点”
1.8 两个红角的相等
1.9 两条红线段的相等
1.10 红几何的逻辑基础
1.11 抽象的观点和集合的观点
1.12 红点、红线的坐标
1.13 红点、红线间的三种关系:“属于”、“介于”、“合于”
1.14 “ 红变换”
第2 章 蓝几何
2.1 “ 蓝几何”
2.2 蓝几何中的“ 平行”
2.3 “ 蓝线段”
2.4 “ 蓝角”
2.5 “ 蓝介于”
2.6 “ 蓝标准点”
2.7 蓝角的相等
2.8 蓝线段的长度
2.9 蓝线段的相等
2.10 蓝几何中的“ 合于”
2.11 用解析法研究蓝几何
2.12 “ 蓝变换”
2.13 几个例子
2.14 几个重要的问题
2.15 解决问题(1)
2.16 解决问题(2)
2.17 解决问题(2)(续)(蓝标准点O3 在红圆锥曲线外)
2.18 解决问题( 2) ( 续) ( 蓝标准点O3 在红圆锥曲线上)
2.19 解决问题(2)(续)(蓝标准点O3 在红圆锥曲线内)
2.20 解决问题(3)
2.21 解决问题(4)
2.22 解决问题(5) ( 第一种情况)
2.23 解决问题(5) ( 第二种情况)
2.24 解决问题(6) ( 第一种情况)
2.25 解决问题(6) ( 第二种情况)
2.26 红圆锥曲线和蓝圆锥曲线
第3 章 黄几何
3.1 “ 黄几何”
3.2 “ 黄平行” 与“ 黄相交”
3.3 “ 黄角” 及其度量
3.4 “ 黄线段” 及其度量
3.5 黄点、黄线的“ 黄坐标”
3.6 黄几何中的“ 正交线性变换” ( “ 黄变换” )
3.7 “ 黄圆锥曲线”
3.8 黄圆锥曲线和红圆锥曲线的关系
3.9 红圆L 所产生的黄圆锥曲线L′
3.10 红圆锥曲线L 产生的黄圆L′
3.11 红、黄、蓝几何
第4 章 自对偶
4.1 自对偶构图
4.2 巴普斯定理的推广
4.3 几个著名射影定理的“ 源头”
4.4 一般构图( 二维)
4.5 一般构图( 三维)
4.6 复杂的构图
4.7 “ 降维” 与“ 升维
”
4.8 “ 红、黄自对偶图形”
4.9 “ 红、蓝自对偶图形”
4.10 “ 黄、蓝自对偶图形”
4.11 “ 红、黄、蓝三方对偶图形”
4.12 “ 蓝一维几何”
第5 章 互对偶
5.1 矩形和菱形
5.2 三角形的“ 外接圆” 和“ 内切圆”
5.3 四边形的“ 外接圆” 和“ 内切圆”
5.4 “ 等角共轭点” 和“ 等截共轭线”
5.5 椭圆和双曲线
5.6 “ 等轴双曲线” 和“ 等轴椭圆”
5.7 “ 黄等轴双曲线” 和“ 黄等轴椭圆”
5.8 正多面体的对偶关系
第6 章 欧氏几何对偶原理的应用
6.1 “ 正对偶” 和“ 逆对偶”
6.2 有关对称性的命题
6.3 有关一个圆的命题
6.4 有关两个圆的命题
6.5 其他命题的例子
6.6 “ 共轭三曲线”
附录1 二维几何中的对偶原理
附录2 三维几何中的对偶原理
附录3 将红圆锥曲线视为“ 蓝圆锥曲线”
附录4 由红圆锥曲线产生的“ 黄圆锥曲线”
附录5 补 遗
人名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