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對臺灣很有貢獻,卻往往被人遺忘,被人忽視,或遭受委屈人士,例如我國第一位留美攝影師王士珍,多年來遭受委屈,有志難伸。在保守年代最勇於創新的作家導演潘壘,五○年代他替中影拍了一部描寫女人性苦悶的《颱風》,邵逸夫大大為讚賞,還有臺灣第一位留美導演陳耀圻,也受過很多委屈。被稱為新電影新導演保母的明驥,更擔當過許多不為人知的責難重任。 在中影製作《英烈千秋》等名片的張法鶴為何默默無聞。 當然予臺灣人驕傲的大導演李安,告訴你如何征服好萊塢、如何讓西方人接受他的東方思想的影片,同樣讓臺灣人驕傲的大導演侯孝賢,拍法語片、日語片後,正帶領臺灣電影走向國際化。 還有唯一出身導演的電影官廖祥雄、出身美術設計的王童、最會省錢省時的劉家昌、最具創意的電影編劇吳念真、中國電影理論先驅的臺灣人劉吶鷗、追悼勞累終生的快手導演丁善璽、創造兩岸電影雙贏的領航者李行、國際大製片家徐楓、吳思遠及導演謝晉、張藝謀、陳凱歌,攝影師李屏賓、林贊庭與林良忠,皆都是為國片邁向國際化的先鋒。 本書特色: 從我國第一位留美攝影師王士珍、到大導演李安,介紹二十位重要電影人卓越貢獻。 或被人遺忘、或被人忽略,甚至遭受委屈,本書道盡臺灣電影先趨不為人知的付出與遭遇。
Author(s): 黃仁
Edition: First
Publisher: 臺灣商務印書館
Year: 2010
Language: Chinese
Commentary: Deskewed, OCR (Clearscan) , Bookmarked,
Pages: 462
City: 台北
Tags: 電影, 傳記, 電影史
國片電影史話 - 跨世紀華語電影創意的先行者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圖片
目錄
我國第一位留美電影攝影師 : 王士珍
臺灣電影業的草創功臣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赴美進修
空負所學 壯志未酬
半生戰亂 抑鬱一生的攝影家
參考書目
王士珍電影攝影作品年表
保守年代最勇於創新的作家導演 : 潘壘
《寳島文藝》帶動臺灣文藝刊物
《狹谷軍魂》創新戰爭片型態
連續三年得中華文藝獎
一萬四千個證人
《颱風》啟開新電影之門
《山賊》第一部中國式西部片
錯過挽救片廠機會
方逸華擔任服裝設計
武俠片創新風格的《劍》
拍別人想不到的題材
《落花時節》和《明日又天涯》
《金色年代》和《飛飛飛》
《九天玄女廟》胎死腹中
潘壘電影作品年表
編導部分
編劇部分
文藝作品
開拓國際合作的製片人 : 張法鶴
影史忽略的關鍵人物
出身名門苦學
寫劇本體驗創意
提升武俠片品質
在美國拍《永恆的愛》
得意的製作
尋根大製作《源》的遺喊
突破與使命
跨國合作製片
多元製片路線
《蒂蒂日記》獲巴拿馬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開拓國際市場
主辦第二十八屆亞太影展
金馬四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第二十八屆亞太影展市場器材展
張法鶴電影創意貢獻作品表 ( 1971 ~ 1981 )
結論
臺灣新電影新導演的保母 : 明驥
愛護部屬.竟如慈父
半記錄片《怒潮澎湃》
嘗試「午夜場」成功
政宣片的任務
索忍尼辛誇獎《苦戀》
《香火》為何特別感人?
爭取大學生觀眾
港九戲院創造政宣片高票房
外行影撿傷害創作
突破影院映片長度限制
最後的遺憾
成立俄語研究所
明驥總經理任內提拔的新導演 ( 1978-1984 )
追尋中國傳統文化風格的 : 廖祥雄
中影旗下不碰政宣題材
建立中國傳統文化特有風格
港臺第一線導演
《武聖關公》( 1968 ) 首創鞍上交兵
《小翠》( 1969 ) 用「阿哥哥」伴奏平劇
《李娃》( 1970 ) 國內首創象徵主義
《真假千金》( 1971 ) 翁倩玉發揮歌舞演技才華
《老子有錢》( 1973 ) 禁映
《事事如意》(1971 ) 温情滿人間, 傳统其德
《誰家母雞不生蛋》( 1972 ) 用母雞比人
《天使之吻》( 1973 )
《牡丹淚》(1975 ) 回憶與成長交織
《女學生》( 1975 ) 第一部學生戲
《大霸尖山》( 1977 ) 高山頂峰拍山難片
《愛的賊船》(1977 ) 學生體驗人生
《新面廂記》(1979 ) 傳統戲新面貌
《緊迫盯人》(1979 ) 懸疑緊張好戲
對電影業的貢獻
國民黨不重視專業人才
廖祥雄導演與製片作品
廖祥雄著作一覽表
臺灣第一位留美返國的導演 : 陳耀圻
《劉必稼》與《上山》
主演《玉觀音》
六千萬元鉅製《源》的爭議
《聞笛起舞》( 1983 )
《三朵花》( 1970 )
《無價之寶》(1972 )
《我是一沙鷗》(1976 )
《月朦朧鳥朦朧》(1978 )
《驚魂風雨夜》(1981 )
《晚是情事》(1988 )
《明月幾時圓》( 1990 )
參展記事
陳耀圻小檔案
陳耀圻導演作品年表
繼承中國電影傳統的創意大師 : 侯孝賢
《海上花》的中國文化魅力
《好男好女》從女性角度看歷史
《再見南國,再見》面臨大轉變
《戀戀風麈》創造寫實新境
日本人最尊敬的臺灣導演
侯孝賢小檔案
侯孝賢電影工作年表
在傳統中創新的導演和美術設計師 : 王童
電影美學基礎最紮實
王童記事
結合中國電影和臺灣電影的傳統
臺灣四部曲的成就
愛臺灣勝過愛大陸
人道的恕道精砷
提升電影製作水準
領導臺灣與國際接軌
培養優秀技術及演藝新人才
大陸學者陳可紅評《紅孩兒:決戰火焰山》
楊曉林評《紅孩兒:決戰火焰山》對中國動畫業的啟示
《策馬入林》景勝於人
《紅柿子》逆來順受
《無言的山丘》史詩型的悲愴
《自命門神》轉型期的悲劇
王童小檔案
王童電影作品年表
導演作品
美術作品
最會省錢省時的導演 : 劉家昌
強闖影壇創紀錄
省錢省時的本事
全能導演的高招
出奇制勝的挑戰
反主流的三不主義
得獎紀錄和賣座紀錄
十大賣座片
《有我就有你》( 1971, 聯邦出品)
《雲飄飄》(1973,聯邦出品)
《煙雨》(1974,聯邦出品)
《晚秋》( 1972 ,家匙出品)
《風雷雨》( 1972 ,家匙出品)
《小雨》( 1972,家匙出品)
《往事只能回味》( 1973 , 大有出品)
《一家人》( 1974,中影出品)
《小女兒的心願》( 1975,中影出品)
《田園》( 1976,第一出品)
《星語》( 1976,家昌出品)
《梅花》(1976,中影出品)
《日落北京城》(1977, 錦華出品)
《秋詩篇篇》( 1977,錦華出品)
《臺北66》( 1977,又名《臺北77》,雄昌出品)
《黃埔軍魂》(1978,中影出品)
《梅珍》(1994,長宏出品)
獲北京傑出中國音樂家獎
劉家昌電影作品年表
最具創意的電影編劇 : 吳念真
馬可穆勒的感覺
得過多次電影劇本獎
《多桑》的命運抗爭
諷刺喜劇《太平.天國》
提供新銳導演劇本佳作
導演舞臺劇
電影生涯記事
吳念真電影劇本作品年表 ( 1979 ~ 1995 )
吳念真演出作品
追悼勞累終身的快手導演 : 丁善璽
電腦導演
精打細算
肝癌奪命
快手大師
改變中共觀念
偷渡去香港
商業味濃
三娘教子
拉愛國歷史片最多的導演
《風林火山孫子兵法》胎死腹中
丁善璽電影電親創作年表
編劇電影作品
編劇電視作品
電影編導作品
得獎記錄
中國電影理論的先驅 : 劉吶鷗
《摩登· 上海.新感覺 - 劉吶鷗》
時代背景
中國大陸地下電影的鬥爭
對劉吶鷗的誤解
《中國電影發展史》的批判
李道新教授的肯定
提升電影理論層次
國產電影曲衰而盛的正途
藝術至上並無不妥
左翼電影理論隊伍的覺醒
「怎樣描寫」比「描寫什麼」重要
領先蒙太奇的趼究
電影理論的蓬勃時期
為劉吶鷗平反
三0年代左翼電影評價過高
參考書目
創造兩岸電影雙贏的領航者 : 李行
自律丶自制、自省的精神
第一部在大陸放映的臺灣片
童星吃足苦頭
秦漢為戲犧牲
真實故事感人
偉大的女性
永不服輸的臺灣精神
鍥而不捨, 老而彌堅
電影創作承先啟後
創作以外的貢獻
大力培養本土電影接棒人才
首創兩岸電影交流之路
為臺灣青年導演開拓大陸市場
由影后到傑出國際製片人之路 : 徐楓
演戲生活化, 生活不演戲
窮而不餒,富而不驕
擇善固執,有志竟成
嚴師出高徒
進軍影壇,改變一生
銀幕俠女, 銀壇女俠
改變氣質的演員
為臺灣爭光的典範
徐楓從影生涯主要得獎記錄
眼光獨到的全方位電影巨人 : 吳思遠
前言
家族及出身
百萬導演出頭天
開創新聞事件的劇情片
實施製片人制度
中日武俠片精華的結局
開創香港電影新浪潮
吳思遠大事記
最擅把握時機創造機會的 : 謝晉
最用功的導演
最後的貴族
歷史照見了古人,也看見今人
謝晉大事記
橫跨商業與藝術的電影大師 : 張藝謀
《一個都不能少》
諷刺文革的《活著》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我的父親母親》
早期的女性電影
《紅高粱》曾獲拍林影展金熊獎
《菊豆》
《秋菊打官司》
《千里走單騎》
引領風騷的中國電影貴族 : 陳凱歌
反共片《大閱兵》
《邊走邊唱》象徵中國人追尋理想的寫照
《霸王別姬》
陳凱歌進軍坎城的《風月》
超前衛的《無極》世界
享譽中國大陸的國際級攝影師 : 李屏賓
獲國家文藝獎攝影師第一人
侯孝賢的老搭檔
日本片《春之雪》
李屏賓攝影作品年表
最具影響力的好萊塢華人導演 : 李安
李安的《胡士托》面臨惡評的批戰
生命的轉捩點
《推手》東西文化的衝擊調和
《喜宴》開拓國際市場成功
《飲食男女》中國人之大慾
《理性與感性》貫通英國文學作品
《冰風暴》反映美國倫理亂象
《與魔鬼共騎》美國移民的成長
西化的華語片《臥虎藏龍》
《色,戒》不能沒有「色」
《色,戒》三場床戲的必要
藝術與政宣片的分野
謝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