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s): 华学诚
Edition: 1
Publisher: 复旦大学出版社
Year: 2003
Language: Chinese
Pages: 552
封面
扉页
版权
内容提要
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编辑委员会
鲁国尧序
胡奇光序
李圃序
本书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方言状况
一、汉语及其方言的形成
二、先秦时期的方言状况
第二节 方言概念的形成与古代的方言研究
一、方言概念的形成和“方言”一词的出现
二、古代的方言研究
第三节 方言学史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方言学史的研究现状
二、方言学史的研究意义
第四节 关于本课题的几个问题
一、选题的缘起与目的
二、方言研究在周秦汉晋时期所形成的三个阶段
三、关于本文撰写需要说明的三点
第二章 周秦时期的方言研究
第一节 周秦时期的方言调查与采集
第二节 周秦时期的方言观
第三节 《尔雅》中收释有方言词
第四节 《尔雅》方言词的词汇特点
(一)义类分析
(二)结构分析
(三)词形分析
第五节 《尔雅》方言词的训释方式和地域分布
第三章 扬雄和他的《方言》
第一节 扬雄的生平与《方言》著作权
第二节 《方言》的书名、内容、体例
第三节 《方言》所呈现的方言区划
第四节 《方言》所蕴含的方音材料
第四章 扬雄《方言》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扬雄的思想和语言观
第二节 《方言》对《尔雅》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方言》的语言学价值
一、《方言》的共时语言学价值
二、《方言》的历时语言学价值
三、《方言》的训诂学价值
第四节 《方言》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
二、《方言》在世界语言学史上的地位
三、《方言》对后世方言研究的影响
第五章 《方言》“奇字”研究
第一节 “奇字”所指与不见于传世文献的“奇字”
第二节 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可考的“奇字”
第三节 “奇字”中属扬雄所制之字范围的推定
第四节 表词情况与“奇字”特点
第六章 汉代辞书中的方言研究
第一节 《小尔雅》中的方言材料
一、《小尔雅》的成书时代和注本
二、《小尔雅》收释词语的性质
三、《小尔雅》中的方言材料
第二节 《通俗文》的方俗语词研究
一、《通俗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二、《通俗文》的性质和特点
三、《通俗文》的价值和影响
(一)关于新词
(二)关于新义
第三节 《释名》的方言研究(上)
一、《释名》中既有方言史料,也有方言研究成果
二、《释名》中的方言研究成果
三、《释名》中方言研究成果的特点
四、《释名》对方言语音的比较
第四节 《释名》的方言研究(下)
五、《释名》对方言词语的比较
六、《释名》方言研究的历史评价
第七章 《说文》的方言研究
第一节 《说文》方言词表
第二节 《说文》方言研究的内容
一、《说文》方言词的地域分布
二、《说文》方言词的词汇特点
三、《说文》对方言词的训释
(一)字头字表记通语词
(二)字头字表记方言词
第三节 《说文》方言研究的历史评价
第八章 汉代经籍传注中的方言研究
第一节 王逸的楚方言研究
一、《楚辞章句》中的方言研究内容
二、《楚辞章句》中的楚方言分析
(一)楚地特有词
(二)楚语音变词
三、王逸楚方言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 何休的齐鲁方言研究
一、《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方言研究内容
二、《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齐鲁方言分析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和副词
三、何休方言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郑玄的方言研究(上)
一、郑玄的方言研究内容
二、齐鲁方言地域
(一)齐鲁方言词义研究
1. 名词
2. 动词
3. 形容词
(二)齐鲁方言语音研究
第四节 郑玄的方言研究(下)
三、楚越方言地域
(一)楚越方言词义研究
1. 名词
2. 动词
(二)楚越方言语音研究
四、周秦方言地域
(一)周秦方言词义研究
(二)周秦方言语音研究
A表
B表
五、燕冀方言地域
(一)燕冀方言词义研究
(二)燕冀方言语音研究
六、郑玄方言研究的评价
第五节 高诱的方言研究
一、高诱的方言研究内容
二、楚淮方言地域
(一)楚淮方言词义研究
1. 名词
2. 动词
3. 形容词
(二)楚淮方言语音研究
1. 注音字与被注字声母韵部相同
2. 注音字与被注字微别
3. 注音字与被注字韵部相同、声母不同
4. 注音字与被注字声母、韵部皆不同
三、幽冀方言地域
(一)幽冀方言词义研究
(二)幽冀方言语音研究
1. 注音字与被注字音近或音同
2. 注音字与被注字声母或韵部有别
四、青兖方言地域
(一)青兖方言词汇研究
(二)青徐方言语音研究
五、周秦方言地域
六、高诱方言研究的评价
第九章 魏晋时期的方言研究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方言研究
一、概况
二、内容
(一)关于方言地域名称
(二)关于方言词汇研究
(三)关于方言语音的研究
(四)关于方言语法的研究
三、评价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方言研究
一、概况
二、内容
(一)关于方言地域名称
(二)关于方言词汇研究
1. 名词
2. 动词
3. 形容词
(三)关于方言语音研究
三、评价
第三节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名物方言研究
一、《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和它的作者
二、《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内容和体例
三、关于方言资料的来源
四、关于名物方言的研究
五、对《毛诗草木疏》的评价
第十章 郭璞的方言研究与《方言注》
第一节 郭璞的方言研究内容
一、郭璞的生平和著述
二、《穆天子传注》中引证的方言
三、《山海经注》中引证的方言
四、《尔雅注》中引证的方言
五、《方言注》在引证的方言
(一)方言进入通语或大范围通语
(二)晋代方言分布描写
第二节 郭璞所引晋方言分析
一、郭注所涉方言地域
(一)江东,共出现173次,占总数的65.28%
(二)南部,共出现22次,占总数的8.3%
(三)西部,共31次,占总数的11.7%
(四)中部,共15次,占总数的5.6%
(五)东部,共17次,占总数的6.42%
(六)北部,共7次,占总数的2.64%
二、郭璞所注晋代方音
(一)江东方音
1. 声母
(1)清浊混音
(2)喉牙混音
(3)舌头舌上混音
(4)齿头正齿混音
(5)送气与否混音
(6)唇音和舌音混音
(7)唇音和齿音混音
(8)舌音喉(牙)音混音
(9)舌音齿音混音
2. 韵部
(1)同类混音
① 脂之混音
② 宵幽、脂歌混音
③ 物月、职质混音
④ 阳蒸、耕蒸混音
(2)阴入混音
(3)阳入混音
(4)阴阳混音
(二)南部方音
1. 声母
(1)清浊混音
(2)舌音喉(牙)音混音
(3)舌头舌上混音
(4)喉牙混音
2. 韵部
(1)脂之混音
(2)元侯混音
(三)西部方音
1. 声母
(1)舌头舌上混音
(2)喉牙混音
(3)舌音喉音混音
(4)清浊混音
(5)送气与否混音
2. 韵部
(1)屋鱼混音
(2)月质混音
(四)中部方音
1. 声母
(1)清浊混音
(2)馀定混音
(3)舌喉(牙)混音
2. 韵部
(1)元微混音
(2)脂微混音
(五)东部、北部方音
三、郭注所反映的晋代方言词汇
(一)江东复音词
(二)南部复音词
(三)西部复音词
(四)中部复音词
(五)东部复音词
(六)北部复音词
第三节 《方言注》条例述补
一、音注例
1. 单纯音注例
2. 音义兼有类
二、释义例
1. 引今语注释类
2. 用疏证注释类
三、阙如例
第四节 《方言注》的历史评价
一、郭璞对《方言》认识
1. “考九服之逸言,标六代之绝语”
2. “类离词之指韵,明乖途而同致”
3. “辨章风谣而区分,曲通万殊而不杂”
4. “真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也”
二、《方言注》的注释方法
1. 以今释古,辅之以用雅释雅、用雅释俗
2. 音义兼注,相互发明,疏通《方言》
3. 不域于《方言》,而能触事广之,演其未及
4. 引证《尔雅》,阐发《方言》,摘其谬漏
5. 崇尚简明,力戒繁辞
三、《方言注》的历史方言学价值
四、《方言注》的描写方言学价值
五、《方言注》的词汇学价值
六、《方言注》的不足
主要引用与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