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新中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记录了以“人民大会堂”为中心,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农民儿子毛泽东,一身布衣,进了京城,他凝视着红墙金瓦的金銮殿,告诉周恩来,我们也要建一座人民自己的“豪华客厅”! 周恩来欣然领命。李瑞环、张百发们一双双巧手,铸就了人民大会堂的恢宏气度。于是,人民大会堂与新中国一起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见证领袖与人民在这里成就辉煌,也经受考验。
内容简介
人民大会堂与新中国一起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在那里领袖与人民曾成就辉煌,也经受考验。秘密召开的四届人大、提前召开的五届人大、共和国第一大冤案、青年学生秘密成立红卫兵、林彪、江青集团逞威的九大、乔冠华从人民大会堂走上联合国讲坛、尼克松开辟的外交新格局、还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等伟大领袖人物。
媒体推荐
书评
人民大会堂与新中国一起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在那里领袖与人民曾成就辉煌,也经受考验。秘密召开的四届人大、提前召开的五届人大、共和国第一大冤案、青年学生秘密成立红卫兵、林彪、江青集团逞威的九大、乔冠华从人民大会堂走上联合国讲坛、尼克松开辟的外交新格局、还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等伟大领袖人物。
图书目录
第一章/001
1.人民大会堂人民议政堂/2
1.1 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人代会/2
1.2 筹备已久的三届人大/3
1.3 周恩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4
2.秘密召开的四届人大/7
2.1 “四人帮”图谋组阁/7
2.2 王洪文找毛泽东告状/8
2.3 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9
2.4 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1l
2.5 叶剑英深夜打来电话/12
2.6 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门3
2.7 影响中国政局的谈话/14
2.8 周恩来长沙设寿宴/15
2.9 还是安定团结为好/17
2.10 周恩来最后一次作政治工作报告/18
2.11 邓小平代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19
3.提前召开的五届人大/22
3.1 人大代表名额创历届之最/22
3.2 华国锋作政府工作报告/23
3.3 邓小平主持闭幕式/24
第二章/25
1.共和国第一大冤案/26
1.1 她投了唯一的反对票/26
1.2 毛泽东的“哨兵”发现问题/27
1.3 河北厅,与会者目光困惑/30
1.4 刘少奇派出工作组/33
1.5 刘少奇不晓得怎样进行“文化大革命”/35
1.6 林彪住进浙江厅/38
1.7 刘少奇在福禄居写检讨/41
1.8 北京厅,毛泽东在等候/44
1.9 国家主席失去自由/45
2.红卫兵狂飙/48
2.1 青年学生秘密成立红卫兵/48
2.2 毛主席来信了/49
2.3 陈伯达对大串连表示热烈支持/50
2.4 毛主席带上了红袖章/51
2.5 协和医院更名反帝医院/53
2.6 谢富治说:群众打死坏人,我们劝阻不住/54
2.7 人民大会堂讨论停止串连/55
2.8 夺权、夺权/57
2.9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劝说红卫兵/58
3.走向广阔天地的年轻人/60
3.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伟大的创举/60
3.2 知青成为政治局会议议题/62
3.3 致邓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63
3.4 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65
3.5 人民大会堂的报告会/68
第三章/69
1.林彪、江青集团逞威的九大/70
1.1 紧锣密鼓筹备九大/70
1.2 代表由协商产生/7l
1.3 陈伯达的政治报告被枪毙/72 。
1.4 十几分钟的开幕词竟六次被掌声打断/74
1.5 毛泽东提议林彪当大会主席/74
1.6 开会第一天,陈毅即遭围攻/75
1.7 江青提出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章/76
1.8 选举中的闹剧/78
2.“四人帮”兴风作浪的十大/80
2.1 毛泽东考虑政治舞台的新布局/80
2.2 周恩来成了王洪文的副手/84
2.3 代表大会为林彪定性为“极右”/85
2.4 “四人帮”粉墨登场/87
3.党代会反应平平/89
3.1 “两个凡是”的阴影/89
3.2 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再次复出/91
3.3 十一大的预备会议/91
3.4 华国锋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92
3.5 叶剑英作修改党章的报告/93
3.6 邓小平致闭幕词/93
第四章/95
1.庐山上的风云变幻/96
1.1 林彪和毛泽东的分歧/96
1.2 两次“文字”之争/98
1.3 林彪坚持自己的观点/99
1.4 陈伯达搭上林彪的贼船/100
1.5 毛泽东要林彪向中央作检查/101
1.6 毛泽东点名批判陈伯达/102
1.7 批陈整风运动/105
2.林彪等不及了/106
2.1 《57l工程纪要》正式出笼/106
2.2 林立果的联合舰队/107
2.3 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109
2.4 毛泽东突然回京/112
2.5 林豆豆的口信…4
2.6 林彪坐机出逃/117
2.7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2l
2.8 乌兰巴托传来急促电话声/12l
2.9 折戟沉沙绝妙下场/123
第五章/127
1.乔冠华从人民大会堂走上联合国讲坛/128
1.1 福建厅在讨论去不去联合国/128
1.2 毛泽东说,今年不进联合国/129
1.3 毛泽东问,三分之二要多少票/131
1.4 16:35,联大会上充满了兴奋的龙卷风/132
1.5 人民大会堂盛宴各友好国家/134
1.6 “乔老爷上轿”/136
2.尼克松开辟的外交新格局/137
2.1 尼克松要到中国来/137
2.2 中美大使级会谈——建交前的接触通道/140
2.3 斯诺访华/142
2.4 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143
2.5 小球转动大球/144
2.6 东大厅,美国嬉皮士向周恩来提问/148
2.7 基辛格的“波罗行动”/150
2.8 周恩来秘会基辛格/154
2.9 我们不是做交易/157
2.10 跨越世界最辽阔海洋的握手/160
2.11 毛泽东与尼克松谈哲学问题/161
2.12 周恩来在宴会厅点燃茅台酒/163
2.13 中美两国博士的辩论/165
2.14 公报最后敲定/169
第六章/171
1.感情不能代替理智/172
1.1 周恩来问:下任日本首相是谁? /172
1.2 公明党代表团访华/173
1.3 北京的机场始终开放/174
1.4 加快速度的周恩来/174
1.5 田中内阁成立/175
1.6 中国政府放弃对日赔偿要求权/176
1.7 上海芭蕾舞团抵日/177
1.8 公明党代表团赴北京/178
1.9 周恩来想给樱花加纸灯罩/180
1.10 田中看了“竹入笔记”说,我明白了,我去/181
1.11 周恩来夜深时分,一个人坐在人民大会堂大厅/182
1.12 民意调查结果,民众反感日本/183
1.13 中国领导层决定,感情不能代替政策/184
2.田中豪饮茅台酒门85
2.1 田中首相抵达北京/185
2.2 首脑会谈移到安徽厅/186
2.3 “添麻烦”一语引起的轩然大波/187
2.4 高岛条约局长的说明/189
2.5 盛怒之下的周恩来/190
2.6 赴万里长城途中/191
2.7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门92
2.8 日中联合声明诞生/193
2.9 政治局会议的决定/194
3.由对抗到对话/195
3.1 钱其琛来到邓小平家/195
3.2 葬礼外交门97
3.3 邓小平让齐奥塞斯库带个信/199
4.结束过去。开辟未来/202
4.1 愿意破例到苏联任何地方同戈尔巴乔夫见面/202
4.2 高级会晤日期不能变/204
4.3 只握手,不拥抱/207
4.4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213
5.人民大会堂面对十五国的外交新格局/214
5.1 江泽民电贺叶利钦/214
5.2 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215
5.3 人民大会堂:江泽民与叶利钦会谈两个多小时/219
5.4 全世界聚焦上海——举世瞩目的五国协定/221
第七章/225
1.历史造就了邓小平/226
1.1 国宴大厅,数万双眼睛注视着他/226
1.2 毛泽东想到了邓小平/227
1.3 周恩来致书汪东兴/228
1.4 毛泽东十天三荐邓小平/229
1.5 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江青满脸狐疑/231
1.6 毛泽东说:王洪文不如邓小平/233
1.7 树立改革开放的新形象/235
1.8 邓小平治铁路/237
1.9 邓小平挑战“四人帮”/239
1.10 敢摸老虎屁股/240
1.11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42
1.12 望远镜后面的眼睛/245
1.13 历史再次拐弯/249
2.第二代领导核心/252
2.1 邓小平给党中央写信请求工作/252
2.2 邓小平的交心话/254
2.3 批判“两个凡是”/255
2.4 各级首长对一个理论问题表态/259
2.5 两种思想的交锋/260
2.6 华国锋否定华国锋/263
2.7 改革开放启航/266
2.8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组成/268
第八章/275
1.祖国一定要统一/276
1.1 周恩来指示设立台湾厅/276
1.2 从武力到和谈/277
1.3 蒋介石密使赴京/279
1.4 向金门,开炮! /282
1.5 毛泽东请章士钊赴港牵线/286
2.共产党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289
2.1 毛泽东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289
2.2 蒋介石祖坟不能挖/291
2.3 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92
3.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296
3.1 “一国两制”的邓小平版本/296
3.2 王锡爵驾机回大陆/298
3.3 汪道涵与辜振甫的握手/300
3.4 坐下来好好谈/304
3.5 江泽民发表八点主张/307
3.6 李登辉不合时宜的银弹外交/309
3.7 想搞“台湾的中华民国”/311
3.8 绝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314
第九章/317
1.毛泽东:现在我们不谈香港问题/318
1.1 中英外交官在西大厅握手/318
1.2 邱吉尔说:只要我活着,香港主权不转移/319
1.3 人民解放军在粤港边界嘎然而止/321
1.4 毛泽东决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322
2.邓小平:要收回香港/324
2.1 港督麦理浩赴京探虚实/324
2.2 希思来华听风声/328
2.3 邓小平承诺:中国不来如来神掌/330
2.4 撒切尔夫人的如意算盘/332
2.5 两国政府首脑谈话没有结果/334
2.6 首相跌倒在大会堂台阶上/337
2.7 三脚凳、经济牌、互惠牌/341
2.8 英国外长作出承诺,不会把烂摊子交回中国/344
2.9 邓小平发脾气了/347
2.10 谈判桌上的趣闻/349
2.11 4分钟结束了一个旧时代/351
3.江泽民:接收香港/354
3.1 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即将出行/354
3.2 最后10秒/355
3.3 米字旗的飘落/356
3.4 历史,在这一刻定格/357
3.5 董建华举起右手/359
3.6 别了,不列颠尼亚/361
3.7 7月1日之夜,不眠的香港/362
3.8 部队已经出发/365
3.9 回归第一天:马照跑,舞照舞,股照炒/367
3.10 为香港干杯/368
第十章/371
1.第二代领导集体退出中共领导层/372
1.1 邓小平记住了王洪文的话/372
1.2 邓小平几次恳谈选好接班人/375
1.3 顾问委员会/378
1.4 我希望带头退休/380
1.5 邓小平辞去最后一个领导职务/381
2.中共最高领导界层的过渡/383
2.1 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华国锋/383
2.2 “两个凡是”的误区/385
2.3 十一大和五届人大后机构的重建/387
2.4 批判“两个凡是”/390
2.5 陈云发出诘难/391
2.6 华国锋作了自我批评/392
2.7 团结一致向前看/393
2.8 第二代领导集体和核心任务/395
2.9 华国锋辞职/396
2.10 “红小鬼”成为最后一任党中央主席/400
2.11 赵紫阳:从总理到总书记/404
3.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确立/405
3.1 江泽民是合格的总书记/405
3.2 江泽民的足迹/408
3.3 新任委员长李鹏/417
3.4 共和国第五任总理朱镕基/421
3.5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424
3.6 这是一位年轻人——胡锦涛同志/426
3.7 身担重任的尉健行/429
3.8 李岚清进入核心层/429
第十一章/431
1.跨世纪的起点/432
1.1 十四大报告怎么写/432
1.2 南国春来早/434
1.3 一言足以兴邦/436
1.4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438
1.5 江泽民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词/439
1.6 代表的产生/442
1.7 市场经济成全党共识/443
1.8 新的中央委员会/447
1.9 邓小平说:这次大会开得好/448
1.10 第三代领导集体/450
2.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盛会/452
2.1 举什么样的旗帜/452
2.2 跨世纪政治纲领的出台/453
2.3 少长咸集群英会/456
2.4 高举伟大旗帜的政治报告/458
2.5 对外开放的党代会/461
2.6 新的中央委员会/461
2.7 新人辈出入阵来/464
2.8 团结、坚强的领导核心/465
文摘
书摘
1.1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人代会
195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之际,人民大会堂建成并交
付使用。
1960年3月,万物复苏,春意渐浓,人民大会堂首次迎来上千名人大代
表,在这座雄伟的殿堂里讨论国家大事。从此,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
会议都在此召开。
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是在“反右倾、鼓干劲、继续大跃进”的形势下
召开的。1960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1960年的
国民经济计划问题和今后3年和8年的设想。会上又一次提出了以1840万吨钢
、6000亿斤粮食为中心的高指标,还提出了5年实现赶超英国、8年完成人民
公社从基本队有制到基本社有制过渡的设想。1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家
计委根据这些指标提出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要求各部门
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之前按此报告安排1960年的经济工作。
1960年3月30 El至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
的主要议程有:听取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
,李先念副总另《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谭
震林副总理《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全国人
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等,并且通过符项决议。大会…97人纠l成的主席团
主持。
3月30日下午3时,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常开幕。大会报到
代表l072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为1063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
等出席了会议。朱德委员长主持了开幕式。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
京的一部分外宾,作为大会的来宾应邀参了会议。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
计委主任李富春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汁划草案的报告
,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代表国务院作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
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大会作了书面的工作报告,大
会还通过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补选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
代表们在讨论发言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实,把1958年和1959年连续
“大跃进”的伟大成绩,归功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个法宝的胜利
。来自各行各业的许多代表,都表示对超额完成今年的计划充满信心。
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共收到提案46件。其中工业交通方面的22件,农
林水利方面的9件,财政贸易方面的2件,文教卫生和科学技术方面的13件。
提案审查委员会设立了工业、农业、财贸、文教、综合5个专业审查组。所
有提案,都先由有关的专业审查组进行研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然后经委
员会逐案通过。提案审查委员会认为,这些提案有些是正在办理或者已经列
入国家计划准备办理的;有些是应办理而又不能办理的;有些是牵涉方面较
多,需要通盘考虑或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施的;有些是需要经过全面
调查和深入了解之后才能肯定能否办理的;有的是在科学技术上有研究价值
的。提案审查委员会按照这些情况,分别拟具了审查意见,并建议把这些提
案交由国务院依照审查意见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提出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
算的决议,批准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等向大会所作的报告,批准全国人
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
的决议。决定在1960年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继续跃进,宣布1960年工农业总产
值要达到3060亿元,比1959年增长23%。其中工业增长29%,农业增长12%
。钢产最1840吨,增长38%,煤4.25亿吨,增长22%,粮食5940亿斤,增长
10%,棉花5300万担,财政收入701.5亿元,增长22%。会议号召全国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
民公社三面红旗,为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而
奋斗,为争取实现1960年继续大跃进而奋斗,为提前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全国
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