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s): (荷兰)彼得・李伯庚
Publisher: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Year: 2004
Language: Chinese
Pages: 642
译序面对大海的断想 11页
导论在历史中的今日欧洲 17页
第一部生存的新方式 31页
第一章欧洲还未命名的时期——朝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发展 32页
第一节源自非洲和东地中海地区的欧洲文化 32页
第二节农业、神殿和国家的兴起 36页
第三节侵入、征服和变化:第一波 41页
第四节公元前17世纪的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 44页
第五节末次冰川时期后的欧洲 46页
第六节侵入、征服和变化:第二波 50页
第七节一种边缘文化?以色列宗教和国家的形成 51页
第八节另一种“边缘”文化?腓尼基的交通和贸易活动 53页
第九节又一种“边缘”文化?希腊的民主政制和它的局限性 54页
第十节又一种“边缘”文化?欧洲克尔特人的部落社会 64页
第十一节“欧洲的诞生”和“希腊人的世界观”;或,如何为自己的文第十二节亚历山大大帝的世界 68页
第二章罗马和它的帝国——文化融合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78页
第一节早期罗马人的扩张 78页
第二节由非正式帝国到正式帝国 82页
第三节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一种法律制度和法制社会——罗马的贡献 85页
第四节罗马文化 91页
第五节罗马帝国和它以外的世界 94页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沦亡和另一个王国的胜利 104页
第一节在犹太人世界里的演化发展基督教的诞生 104页
第二节从犹太人——到外邦人——到基督徒拿撒勒人耶稣及其追随者的功绩 106页
第三节罗马帝国的各种宗教 108页
第四节下层贱民的一个教派 110页
第五节公元180年在迦太基就基督教进行辩论的情况 113页
第六节一个既是罗马又是基督教的帝国之形成 115页
第七节公元4、5世纪的罗马及其邻近地区政治帝国的瓦解和文化帝国的残留 120页
第八节帝国和语言 125页
第二部信仰的新形式 130页
第四章走向一种普世性新宗教 131页
第一节基督教世界观古典文化在基督教和欧洲的脉络关系中保留下来 131页
第二节公元547年的西奈山考司玛斯所解释的基督教宇宙观 134页
第三节一种适应普世的宗教基督教和欧洲的融合 140页
第四节一个新帝国的兴起法兰克人的政治体制和基督教会对它的理论维护 143页
第五节文化与黏合意识形态和教育在形成加洛林王朝对欧洲统治中的作用,或称做“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六节修道院的影响 152页
第五章地中海周围的三个世界——西方、东方基督教国和伊斯兰 159页
第一节从6世纪起的对峙和接触 159页
第二节先知的世界伊斯兰 160页
第三节人间的神国东正教派的基督教国 166页
第四节大地遥远的一角罗马公教派的基督教国 170页
第五节十字军运动西方基督教国与伊斯兰及东方基督教国的对峙 173页
第六节1095年11月26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利蒙特发出组织十字军的号召 175页
第六章一体世界和多种传统——上层文化与大众文化 183页
第一节欧洲的“封建”政治体制 183页
第二节教会和早期的国家 187页
第三节经济及科技变化与早期的国家 190页
第四节国家的强盛和强有力的统治者? 194页
第五节城镇和早期的国家 197页
第六节基督教一统世界抑或各基督教国家组成的世界? 203页
第七节上层文化和各种大众文化:普遍的模式和地区性变异 209页
第八节公元1378年在伦敦乔叟所见到的世界 215页
第九节大学的重要作用间奏曲 220页
公元约1400—1800年的欧洲 235页
第一节农村的世界 237页
第二节城镇的世界 244页
第三节果真是两个世界吗? 249页
第三部对人与世界的新看法 257页
第七章一个新社会——欧洲出现各种对人的新观点 258页
第一节古典文化的继续存在和人文主义的开始出现 258页
第二节拜占庭的沦亡成全了欧洲的进展: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进一步发展 261页
第三节从人文主义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267页
第四节1538年在罗马:米开朗基罗谈意大利艺术 270页
第五节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意大利以至其他国家 275页
第八章一个新社会——欧洲成为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282页
第一节经济和科技变化与“现代”国家的确立 282页
第二节文字从手写到印刷 285页
第三节火药和罗盘 289页
第四节1625年在海牙:格劳秀斯阐述的“国际法” 293页
第五节国家和教会:基督教大一统的分解 296页
第六节印刷术、阅读和学校:教育向大众开放? 299页
第七节同一性和多样化:印刷术带来的文化革命 304页
第八节欧洲和它的边界:国家意识和文化上的自我意识 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