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大躍進, 1958-1960年 / Wenhua Dageming de Qiyuan 2: Da Yuejin

This document was uploaded by one of our users. The uploader already confirmed that they had the permission to publish it. If you are author/publisher or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s, please report to us by using this DMCA report form.

Simply click on the Download Book button.

Yes, Book downloads on Ebookily are 100% Free.

Sometimes the book is free on Amazon As well, so go ahead and hit "Search on Amazon"

中國領導人的希望是爭取達到一個經濟上的突破以使中國走上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毛澤東和他的支持者面對自然和經濟客觀規律的輕率態度以及他們急躁冒險的行為導致了災難。但是,躍進戰略的基本構想是正確的。廣泛動員農民群眾被經濟學家看作是把剩餘勞動力轉化為資本的發展中國家的合理方案。實行小規模具有「鄉土」特色的工業規劃(大躍進的另一個特徵)被稱為土洋雙重技術的合理開發。 或許,在1957年秋天的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並未提出上述精細的分析,其實,也沒有制訂總體戰略。當時,高層領導的情緒顯然是不滿意和不耐煩交織一起,重新評價1956年生產「高潮」的構想就是標誌。毛澤東在三中全會上的講話號召加快發展速度,農業進一步精耕細作,增加鋼鐵產量。但是,有意義的是,在這個階段,他僅僅設想到1967年或更晚些時候,中國年產2千萬噸鋼。而在一年內,他又把3千萬噸鋼作為1959年最低限度的產量。還在1957年,毛澤東還堅決提倡計劃生育,而大躍進期間,中國的宣傳口號就變成了「勞動力短缺」。毛的雄心和失敗在他提出的一個問題上得到了具體的反映, 他說:「難道我們不能避免走蘇聯走過的彎路,把事情辦得更好,更快嗎?j不過,當時,這還僅僅是一個問題,到那時為止,還沒有立即提出產量的躍進數字。也沒有提出號召動員全民行動起來。奇怪的是,毛澤東日益反對的俄國人給他提供了這樣一個挑戰的建議,在莫斯科而不是北京,毛澤東宣佈了導致大躍進災難的第一個不可能實現的設想。

Author(s): 马若德 (Roderick MacFarquhar)
Publisher: 新世紀出版社
Year: 2012

Language: Chinese
Pages: 412
City: Hong Kong
Tags: Modern China, Communist China, Mao Zedong, Cultural 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