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史(上中下)

This document was uploaded by one of our users. The uploader already confirmed that they had the permission to publish it. If you are author/publisher or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s, please report to us by using this DMCA report form.

Simply click on the Download Book button.

Yes, Book downloads on Ebookily are 100% Free.

Sometimes the book is free on Amazon As well, so go ahead and hit "Search on Amazon"

Author(s): 刘金质
Publisher: 世界知识出版社
Year: 2003

Language: Chinese
Pages: 1662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特别感谢
前言
重要信息!!!
目录页
上册
第一编 冷战的开始(1945—1949)
第一章 美苏两极的形成与对立
一、战后国际体系的两极化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大战结束原有的国际体系
衰败的欧洲和日本
殖民体系的瓦解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
美苏不对称的两极
二、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联合国的成立
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原子外交
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
三、苏联寻求国家安全
世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推进大国合作
向西南扩展的努力
维护东北亚的传统利益
第二章 冷战的开始
一、盟友变为对手
分区占领德国
五国条约的签署
美国停止租借法案
东欧问题上的发难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二、遏制理论的提出
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丘吉尔的“铁幕讲话”
苏联驻美大使的电报
“X”文章
三、杜鲁门主义
英国退出希腊
炮制填补地缘政治真空的计划
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杜鲁门的忠诚运动
第三章 两大集团的形成
一、马歇尔计划
美国控制欧洲的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英法政府积极响应
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援外法案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两个阵营的理论
东欧国家确立一党专政
苏联东欧友好合作条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
苏南冲突
三、第一次柏林危机
西占区的合并
柏林封锁
两个德国的出现
第四章 美国组建军事集团
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大西洋联盟的构想
布鲁塞尔条约
北大西洋公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共同防御援助法》
二、美洲国家组织
四次美洲国家外长会议
里约热内卢会议
美洲国家组织的建立
第二编 冷战的扩展(1950—1962)
第五章 美苏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一、20世纪50—60年代初国际局势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西欧的联合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冷战的扩展
二、赫鲁晓夫调整外交战略
苏联国内政局的变化
赫鲁晓夫的外交新思想
“美苏合作主宰世界”
三、美国继续遏制战略
杜鲁门制定冷战蓝图
艾森豪威尔的全球扩张政策
肯尼迪政府的全球主义
四、美苏谋求和解
奥地利国家条约的缔结
四国首脑日内瓦会议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赫鲁晓夫、肯尼迪维也纳会谈
第六章 冷战在欧洲的加剧
一、北约的扩大
北约的扩展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苏南关系的调整
试图干涉波兰
出兵匈牙利
三、柏林危机
解决德国问题的根本分歧
赫鲁晓夫的“最后通牒”
四国外长会议
维也纳会议上的交锋
柏林墙的修建
危机的关键时刻
四、U—2飞机事件和巴黎首脑会议的流产
四国首脑会议的筹备
U—2飞机事件
巴黎首脑会议的流产
第七章 冷战扩展到亚洲
一、中苏结盟
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
美国敌视新中国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友好合作
中苏分歧的加深
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
二、朝鲜战争
朝鲜半岛南北分治
朝鲜战争爆发
内战变为国际战争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朝鲜停战谈判
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朝鲜战争的影响
三、美日结盟
美国东亚安全新构想
美日单独媾和
《日美安全条约》
《日美共同合作与安全条约》
美国在亚洲构筑军事同盟体系
四、两次台湾海峡危机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
五、越南战争
美国支持法国的侵略战争
多米诺骨牌论
特种战争
第八章 冷战在中东的扩大
一、伊朗政变
伊朗危机
伊朗政变
二、苏伊士运河危机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第二次中东战争
三、艾森豪威尔主义
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提出
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实施
美国对非洲政策的演变
第九章 古巴导弹危机
一、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干预和入侵
推翻危地马拉政府
“争取进步联盟”
武装入侵多米尼加
二、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革命的胜利和美国的反应
苏联进入拉丁美洲
美国对古巴的入侵
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美苏紧张对峙
古巴导弹危机的后果与影响
第十章 核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
一、美苏核军备竞赛
美国的核战略
苏联核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核军备竞赛
二、核军备控制与裁军
美苏关于核军备控制的基本政策
联合国的裁军斗争
核裁军
禁止核试验
防止核武器的扩散
(中册)
第三编 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
第十一章 美苏走向缓和
一、国际体系的发展变化
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
核军备控制取得进展
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与欧洲缓和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第三世界的发展与动荡
二、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尼克松主义
“欧洲年”和大西洋关系宣言
退出越南战争与调整地缘政治行为
同苏联与中国缓和
调整经贸政策
三、美国对苏联的缓和
尼克松政府的缓和
联系原则
四、苏联的和平共处与缓和
勃列日涅夫论苏美关系
苏联提出缓和
苏联推行缓和的原因与目的
苏联推行缓和的特点
第十二章 缓和的进程
一、通往美苏最高级会晤的曲折道路
最高级会晤的提出
西恩富戈斯“危机”
中美接近的冲击
最高级会晤的准备
美国扩大对越南的战争行动
二、1972年莫斯科会晤及两国关系基本原则
首脑会晤与《联合公报》
《相互关系原则》
莫斯科会晤的意义
三、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苏联倡议召开欧安会
四国柏林协定
欧安会的三阶段会议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
四、1973年华盛顿会晤和防止核战争协定
一年的准备
勃列日涅夫在美国
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
五、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的第三次会晤
尼克松政治地位的削弱
苏联积极推进最高级会晤
尼克松再度访苏
六、福特与勃列日涅夫符拉迪沃斯托克会晤
福特继续尼克松的缓和政策
勃列日涅夫同福特的工怍会晤
勃列日涅夫再度访美未能实现
七、卡特与勃列日涅夫维也纳会晤
卡特推行合作与竞争的缓和
卡特和勃列日涅夫相互试探
美苏关系在1978年的发展
卡特和勃列日涅夫会晤
第十三章 中、美、苏三角关系
一、中苏关系的恶化与对抗
两国总理的北京机场会晤
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
中国为维护国家安全所做的努力
二、中美关系的解冻与正常化
中美需要改善关系
中美启动双边接触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
中美建交
三、美苏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不对等的三角关系
中美关系的发展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第十四章 缓和物质化
一、军事缓和与战略均势
承认战略均势
坚持核威慑和相应的核战略
军备竞赛
军备控制
二、中欧裁军会议
北约提出“均衡裁军”建议
东西方裁军建议
东西方的主要分歧
三、第一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
美苏寻求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
美苏谈判中的主要分歧
通过秘密渠道解决问题
两个主要的条约
四、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
符拉迪沃斯托克声明
基辛格的两个方案
卡特积极推进谈判
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条约的夭折
五、没苏解冻经济关系的努力
美苏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
解冻经济关系的尝试
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第十五章 缓和下的争夺
一、苏联的全球进攻性战略
苏联采取进攻性战略的原因
苏联进攻性战略的实施
二、关苏与中东十月战争
罗杰斯计划和1970年停火
苏埃关系的恶化和美埃接近
苏联发出战争警告
十月战争的爆发和美苏合谋停火
美苏紧张对峙
十月战争的影响
戴维营协议
三、1971年印巴战争
苏联在南亚的扩张
印巴冲突与战争
美苏交涉
四、关苏干预安哥拉内战
安哥拉内战
美国在安哥拉的政策
苏联对安哥拉的政策
五、美苏介入非洲之角
美苏与非洲之角的政治变动
欧加登战争
卡特的政策与美苏争夺
第十六章 缓和的结束
一、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介入阿富汗事务
(下册)
第四编 冷战再现(1980~1984)
第十七章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国际局势
一、里根重振美国国威
里根入主白宫
里根重振国威的努力
里根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勃列日涅夫的停滞年代
“发达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的现实
意识形态的僵化与严密控制
官僚机构膨胀与官僚主义盛行
经济体制从改革到“完善”
勃列日涅夫的造神运动
安德罗波夫打破停滞的尝试
三、关欧矛盾的发展
西欧联合的加速
美欧对苏政策的分歧
法国的独立外交
四、第三世界维护与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
第三世界动荡不定,战事有增无减
第三世界争取政治经济权益的斗争
五、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外交
和平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中国的对外开放
第十八章 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
一、美国推行遏制政策
里根政府抛弃缓和
里根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
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
二、从勃列日涅夫到契尔年科的苏联外交
苏共二十六大制定的外交政策
苏联捍卫缓和的斗争
紧张的1983年
三、没有高级对话的四年
秘密渠道的堵塞
关于最高级会晤的信件往来
舒尔茨谋求会谈的失败
四、意识形态战
“罪恶的帝国”
维护人权与推进民主化进程
韩国民航飞机事件
苏联的反击
五、经济制裁与反制裁
里根取消部分粮食禁运
天然气管道禁运
严格控制高科技出口
六、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
干涉波兰事务制造华约组织的分裂
里根主义
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
第十九章 新一轮军备竞赛
一、里根政府谋求军事优势
里根扩充军备的原因
里根政府扩军的步骤
二、苏联维护军事均势
反对里根政府的军备竞赛
迎接美国扩军的挑战加速军备建设
三、军备控制和裁军谈判失败
欧洲中程导弹谈判
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四、星球大战计划
战略防御计划的提出
战略防御计划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战略防御计划的实施
苏联的坚决反对
第五编 冷战的结束(1985—1991)
第二十章 冷战结束的序幕
一、里根的新缓和政策
新缓和政策的提出
对苏政策中的“现实主义”
对苏政策中的“实力”
对苏政策中的“对话”
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对美政策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外交政策的全面调整
共同建设“欧洲大厦”
中苏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的脱身政策
戈尔巴乔夫的对美政策
三、里根—戈尔巴乔夫会晤
1985年日内瓦会晤
1986年雷克雅未克会晤
1987年华盛顿会晤
1988年莫斯科会晤
1988年纽约会晤
四、核裁军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一揽子裁军谈判”
中导协定
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第二十一章 冷战的结束
一、布什的超越遏制
超越遏制战略的提出
政治上支持戈尔巴乔夫
经济上制约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八月事件后美国的对苏政策
二、戈尔巴乔夫及其追随者摧垮了苏联
经济改革走入歧途
削弱与取消苏联共产党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外交妥协与退让
苏联的解体
三、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瓦解
东欧的政治地震
华约条约组织的解体和经互会的解散
美国的政策与东欧剧变
四、德国的统一
民主德国政局的突变
科尔的十点计划
四大国的最初反应
“2+4”会议
五、欧洲常规裁军谈判和《巴黎新欧洲宪章》
美国的新大西洋主义
欧洲常规裁军谈判
欧安会巴黎首脑会议与《巴黎新欧洲宪章》
六、冷战的历史地位
冷战的结束
冷战的影响
超越冷战建立国际新秩序
附一:关于冷战起源的争论
附二: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