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

This document was uploaded by one of our users. The uploader already confirmed that they had the permission to publish it. If you are author/publisher or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s, please report to us by using this DMCA report form.

Simply click on the Download Book button.

Yes, Book downloads on Ebookily are 100% Free.

Sometimes the book is free on Amazon As well, so go ahead and hit "Search on Amazon"

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齐梁陈隋押韵材料进行了穷尽式搜集,彩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对这一时期语音的分期,韵部及元音数量,韵部的演变情况及用韵特点,南北方押韵的差异及重纽两类的区别,《切韵》是综合音系还是单一音系以及以何地的语音为基础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书中列出的一系列数据对南北朝时期的语音研究及《切韵》的音系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Author(s): 张建坤
Publisher: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Year: 2008

Language: Chinese
Commentary: decrypted from 6950583707BAD5C53CBE85B59E5D8596 source file
Pages: 446

封面
版权

前言
目录
上篇 研究篇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材料
五、方法
第二章 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阳声韵
一、通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二、江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三、宕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四、梗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五、曾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六、臻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七、山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八、深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九、咸摄
(一)梁代
(二)北齐北周
(三)隋代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阴声韵
一、止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二、蟹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三、果摄、假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四、遇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五、流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六、效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入声韵
一、通摄、江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二、宕摄、江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三、梗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四、曾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五、臻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六、山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北齐北周
(四)陈代
(五)隋代
小结
七、深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陈代
(四)北齐北周
(五)隋代
小结
八、咸摄
(一)齐代
(二)梁代
(三)陈代
(四)北齐北周
(五)隋代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一、关于语音分期问题
二、韵部系统及用韵特点
三、从押韵论《切韵》的性质和语音基础
四、分韵突然严整起来的原因
五、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下编 资料编
第一章 各摄韵字
第二章 齐梁陈隋韵谱
一、齐代(公元479—502年)
(一)阳声韵部
(二)阴声韵部
(三)入声韵部
二、梁代(公元502—557年)
(一)阳声韵部
(二)阴声韵部
(二)入声韵部
三、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公元534—581年)
(一)阳声韵部
(二)阴声韵部
(三)入声韵部
四、陈代(公元557—589年)
(一)阳声韵部
(二)阴声韵部
(三)入声韵部
五、隋代(公元581—618年)
(一)阳声韵部
(二)阴声韵部
(三)入声韵部
第三章 齐梁陈隋韵谱和《广韵》的又音
附录
齐梁陈隋(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部分墓志资料
韵谱引用文献
后记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